興義耳塊粑
興義耳塊粑,已經(jīng)成為一道名特優(yōu)地方食品,享譽中外。它色白脂豐、柔軟適口,煮后柔軟細嫩,光滑爽口,香氣怡然,風味獨具特色。加糖或甜酒煮食,清香爽口;與肉絲、香腸或絨魚絲、牛干巴爆炒,滋味純美。無任何色素、防腐劑等。
在不同的網(wǎng)上都看見有介紹興義耳塊粑的東西,但是感覺都不全,今天來個較全的東西,讓大家看看。
有的安龍網(wǎng)友說,應(yīng)該叫安龍耳塊粑,其實都是一樣的,很久以前,興義府在安龍,二者沒有什么區(qū)別,也許只有興義、安龍、興仁、貞峰一帶的土地生產(chǎn)的毛稻米才能做出耳塊粑。
一、耳塊粑的做法
1、原始做法:
每到秋末初冬,幾戶農(nóng)家結(jié)伙,把當?shù)禺斈甑奶禺a(chǎn)毛稻米(又稱香米,比糯米粘性小,比其他米粘性大),經(jīng)淘洗、浸泡、蒸頭道、二道至熟透,入石碓舂至不見米粒為止,再搓揉而成。一般是2個男人踩石碓舂米團,2個婦女在石碓那兒調(diào)整米團,因為米團粘性大,經(jīng)常粘在舂頭上。
成型的耳塊粑在冷卻后涂菜油防裂,俟硬實后置清水中備用。
2、耳塊粑的保存:
一般是放置于清水中,3-5天換水一次。
也可以切條、切片晾干,干透后可長期保存。
3、流行的做法:
在20世紀70年代,興義桔山一帶,用打米的機器代替石碓,將蒸熟的稻米打融,再搓揉而成型。
后來這種方法逐漸推廣開來。
|